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随着前期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物价就业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同时,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等,直接影响我国经济恢复进程。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目前政策的稳增长效果仍较明显,经济的稳定恢复态势仍未改变,全年各项目标大概率可以实现。从各项数据来看,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在一季度的反弹幅度高于预期,但此后经济修复形态进入常态化增长的速度也快于预期,有可能部分抵消去年二季度的低基数效应,应客观、全面、理性地看待二季度经济增长的表现,并充分估计三季度、四季度经济增长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与挑战。
必须看到,数据反映了经济复苏的不均衡与结构分化、部分薄弱环节和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当前国内经济修复从生产端看来自服务业的贡献,从需求端看来自消费的恢复性增长,服务业好于工业这一特点在价格指数上反映为整体通胀和核心通胀走势分化、消费品和服务CPI的走势分化。经济运行在内生动力、社会有效需求等方面依然面临一些短期困难。
总的来说,下一阶段,在投资方面,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总体投资比重还有提升的潜力;在消费方面,复苏的节奏、形态、力度的持续性以及就业和消费的正向反馈还需要得到考验;在市场主体和微观个体的预期、信心方面,还有进一步增强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的结合效应的空间;在复苏动力方面,正在经历从外生政策刺激和低基数效应叠加消费提振和服务业修复的、“主要是恢复性的”的经济发展回升向好,向由投资和消费均衡复苏引领的、健康的、可持续的、乘势而上的经济运行好转迈进,实现内生动力强、有效需求足、社会预期不断改善。
为维护好宏观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变化,解决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等短期困难,坚持好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政策方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在延续稳健态势、保持合理适度的货币条件、加强逆周期调节、更加灵活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加强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等工作的同时,也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定向发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与此同时,预计将通过采取“缩减原则”、并坚持稳健原则来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年内仍有降息、降准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方面,预计专项债发行力度和规模将保持在较高水平,立足于支持重点基础设施投资、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和在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协调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做到前置发力、持续发力、精准发力、有效发力,以实现稳基建、稳投资、稳增长和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的统一。
此外,货币、财政、产业、科技、社会政策要更多协调配合、协同并进、接续发力、放大效能,配合加大在重点领域和结构性发展机会的投入,着力以消费和投资拉动需求,努力稳定市场合理预期和社会总需求,有效弥补有效需求,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的良好局面。
考虑到从稳投资到促消费的换挡必要,多措并举提振消费的局面也有望出现,着眼于促进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财政政策可以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展补贴、优惠,加大对居民消费能力的支持力度,刺激消费者信心的改善和消费企业的经营预期;货币政策可以通过结构性工具在消费信贷领域发力,有效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释放居民消费需求;继续重点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和养老服务等潜在消费领域,同时通过加大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兜牢民生底线、稳定就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机制等方面的工作,稳住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意愿,提振消费和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