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

  北京时间6月27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Gita Gopinath在欧洲央行年度经济论坛上表示,各国央行必须接受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即他们必须容忍通胀率在更长时间内高于2%的目标,以避免加息带来金融危机。

  这恰恰与国际清算银行(BIS)的观点截然不同。

  上周日,国际清算银行发布最新的年度报告,呼吁全球央行进一步加息。

  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宏观经济学家向记者分析说,IMF与世界清算银行之所以发出截然不同的“声音”,可能与他们关注点差异有关。比如国际清算银行更担忧全球经济陷入滞胀风险,IMF则担心过度加息导致众多国家债务危机爆发。

  Gita Gopinath直言,各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解决高债务国家未来的潜在金融危机,要么进一步提高利率以抑制顽固的通胀。

  她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央行需要调整其反应函数,容忍通胀在一段时间内走高。毕竟,众多欧洲国家债务水平高企,如果再遭遇一场金融危机,它们很容易受到影响。

  Gita Gopinath对此还呼吁欧盟成员国出台减少预算赤字和债务水平的新法案。

  上述华尔街对冲基金宏观经济学家直言,当前全球货币政策收紧步伐已走到“十字路口”,越来越多国家央行都开始在遏制通胀与避免经济深度衰退之间找平衡。

  “这注定是一个艰难的取舍。”他认为。因为货币政策收紧对实体经济活动的约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令各国央行较难迅速全面判断进一步加息将对经济衰退与金融风险爆发造成多大的冲击。目前很多国家央行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根据最新的经济数据与通胀数据决定是否进一步加息,但这反而给金融市场造成更大的波动风险,因为越来越多金融机构都在“豪赌”各国央行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

  通胀中枢长期高企的新挑战
  Gita Gopinath表示:“我们正进入一个需要太长时间才能实现通胀目标的时期,这意味着我们正面临通胀根深蒂固的风险。”

  在她看来,当政府缺乏财政空间应对时,各国央行可能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根深蒂固问题,但这可能造成新的金融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通胀粘性增强,金融市场也开始传闻越来越多国家央行或将提高通胀容忍度以避免过度加息所带来的潜在金融危机。

  2月,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资深记者Nick Timiraos指出,美联储或将通胀目标调高至2.8%,即未来三年美联储能接受通胀增速2.8%的局面。

  但是,美联储很快否认上述观点,并强调美联储仍将通胀目标设定在2%不变。

  记者多方了解到,即便美联储给出坚决表态,但金融市场仍时常传出美联储或将调高通胀容忍度的声音。尤其在3月硅谷银行等美国地方银行先后遭遇挤兑破产后,金融市场意识到美联储大幅加息正造成潜在的“金融危机”。

  具体而言,在美联储大幅加息压力下,美债价格随之下跌,导致硅谷银行持有的巨额美债头寸遭遇浮亏,引发银行挤兑风波,此举迫使硅谷银行不得不抛售美国国债令亏损额进一步扩大,直到股本金亏损殆尽,最终遭遇技术性破产,触发更大范畴的地区银行挤兑潮涌与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这也是华尔街一度认为美联储将在5月暂停加息的一大重要原因。因为他们发现,当前美国CPI同比增速仍超过4%,若美联储进一步加息以促使通胀回落至2%,就可能引发更多美国地区银行资产端亏损额扩大与挤兑破产风险。反之若美联储悄悄提高通胀容忍度而暂停加息,美债价格企稳反弹则令这些地区银行挤兑破产风险随之降低。

  中金公司分析师刘政宁表示,长期而言,提高通胀容忍度的背后是新宏观环境下的通胀中枢的长期上行。比如疫情所导致的长期供给约束、财政逐渐主导下的货币政策挑战加大、以及地缘政治和全球能源格局重塑所带来的全球化红利消退,都很大程度促使全球宏观环境从低通胀、低波动向通胀利率中枢上升、宏观波动加剧演变。

  刘政宁认为,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低通胀因素消退甚至逆转,通胀中枢可能在中长期上行,潜在的含义是利率中枢亦将上行,长期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定价逻辑将在高利率高波动的环境中逐渐受到挑战。

  但是,Gita Gopinath并未建议各国央行暂停加息。

  她指出,欧洲央行与其他央行应该积极备战,对持续通胀做出强有力的反击,即使此举会导致劳动力市场进一步降温。

  在业内人士看来,IMF似乎更关注各国央行过度加息所带来的金融危机风险。

  急需规避高负债国家主权债务违约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在Gita Gopinath呼吁“各国央行需容忍通胀率在更长时间内高于2%的目标,以避免加息带来金融危机”的背后,是IMF正日益担忧过度加息所带来的高负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风险。

  她表示,在法国和意大利等众多国家,预算赤字和债务水平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00%。这意味着众多欧洲国家债务水平高企,若再出现一场金融危机,它们都很容易受到影响。

  记者多方了解到,除了欧洲高负债国家,金融市场还担忧欧美央行大幅加息正令越来越多新兴市场国家深陷债务兑付违约风险。

  目前,众多金融机构预计今年陷入主权债务兑付风波的新兴市场国家将会增加,究其原因,一是全球经济低迷或令大宗商品价格与需求双双走低,令高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财政收支状况更糟糕,或引发主权债务兑付风波;二是美联储若将高利率政策延续更长时间,或减少流向新兴市场的资本规模,令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无法筹集资金应对短期主权债务兑付压力。

  一位跨境支付服务商向记者透露,由于美联储大幅加息导致美元流动性收紧与美元融资成本不断高涨,目前一些高负债新兴市场国家的美元紧缺程度明显增加,当地进口企业需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向当地央行兑换到美元资金用于支付进口商品货款。但这种现象意味着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美元头寸日益紧张,外债兑付违约的风险相应走高。

  更糟糕的是,随着美联储暗示进一步加息,流向新兴市场的西方国际资金相应减少,令新兴市场国家美元筹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上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预计美联储今年可能还会有两次加息,且基准利率“不会很快”下降。

  “但是,IMF希望各国央行提升通胀容忍度而减少过度加息几率(进而压低某些高负债国家主权债务兑付违约危机)的做法,未必能成功。”前述华尔街对冲基金宏观经济学家向记者透露。究其原因,众多发达国家央行认为若无法遏制通胀,未来经济将遭遇滞胀风险,对自身经济长远稳健发展相当不利。所以在5月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7%后,英国央行上周果断大幅加息50个基点,高于市场预期的25个基点。

  在他看来,如何更好地解决西方国家央行进一步加息所带来的外溢效应,需要新兴市场国家与西方国家加强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协调,进而找到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