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随着迎峰度夏进入关键期,持续极端高温给我国电力供需形势带来较大挑战,多方加大能源电力保供稳价力度。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5日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夏季气温、上年基数等因素,预计2023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其中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7%。

  中电联表示,从供需平衡看,迎峰度夏期间在来水、燃料供应和机组运行总体正常情况下,充分发挥电网统一调度体制优势,用足大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后,预计华东、华中、南方区域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形势仍偏紧;东北、华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电力消费增速回升

  社会用电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今年上半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增速比2022年上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从电力消费角度反映出国民经济总体恢复向好的势头。

  上半年,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达到12.1%,用电量增速明显高于增加值增速,反映出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各领域电气化改造在持续推进。特别是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用电量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用电量增速达到18.5%。

  制造业方面,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消费品制造业增长延续恢复态势。上半年,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3%,用电量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8.1%,超过制造业整体增长水平3.8个百分点,反映出当前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部分新兴产业用电量高速增长,如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6.7%、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50.7%、风能原动设备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7%。

  服务业方面,用电量较快增长,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用电形势明显改善。上半年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6.7个百分点,反映出当前服务业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较快增长势头。

  中电联统计中心主任王益烜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主要有两方面因素拉动二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一方面是上年二季度疫情形成的低基数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是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除,服务业经济呈稳步恢复态势。第三产业分行业看,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用电形势明显改善,上半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0%,这些行业的用电量增速也均超过了10%。

  煤电企业经营好转

  今年上半年,随着燃煤价格环比下降,综合考虑燃料成本、运营成本等,全国煤电行业经营情况正在逐步好转。据统计,1~5月份,四大集团煤电板块利润总额合计亏损8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亏156亿元),煤电企业亏损面为56.5%。

  中电联规划部副主任韩放表示,今年上半年,在国家保供稳价及一系列煤电企业纾困支持政策持续发力下,煤电企业大面积大幅亏损的局面有所缓和。一方面,今年以来电煤市场现货价格波动下行,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厂燃料成本。另一方面,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持续发力,煤电价格全部由市场形成,2023年度中长期合同普遍较当地燃煤基准价上浮20%,而电力中长期合同占交易电量的90%以上,发挥了市场在保供稳价方面的作用。

  他同时表示,煤电企业经营情况尚未实现“扭亏为盈”,大型发电集团煤电亏损面达到50%左右,部分大型发电集团仍整体亏损。煤电企业经营形势仍需高度关注。

  7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强化煤电保供稳价,落实好电价、财税、金融等煤电企业纾困支持政策,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机制,今年上半年,合同覆盖率、履约率均较往年有所提高,为煤炭保供稳价发挥积极作用。

  中电联规划部副主任张晶杰表示,各煤电企业积极落实金融机构保供融资支持,有效保障煤炭采购等资金供应,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率虽然实现了整体全覆盖,但是区域之间、电厂之间不平衡情况仍然存在。长协合同兑现热值大幅下降,长协兑现中煤质“以次充好”现象仍然比较普遍。长协价与市场价差偏大,供需平衡仍显脆弱,部分供应商兑现积极性不足。

  中电联建议,加大合同签约履约监管力度,规范合同执行。加强对长协履约情况日常监管,重点梳理物流不合理加价、煤质不公平条款等问题,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长协价格机制。今年继续加大资源释放力度,不断优化已取得显著成果的产能释放政策,保障后续预计持续增长的发电用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