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促进消费是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关键所在,关系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对筑牢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也十分重要。

  国家发改委7月31日对外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下称《措施》),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政策举措,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优化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同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期为促进大宗商品重点领域消费恢复,国家发改委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促进汽车消费、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7月31日发布的《措施》将与各领域、各品类重点政策一道形成促进消费的一揽子政策体系。

  李春临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通过消费能力提升,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多位专家分析,消费是内需的“慢变量”,消费提升涉及稳定就业、收入分配、产品供给、消费模式培育等方方面面。政策实施上应注重长短结合、稳步推进,在重点领域加快突破,为中长期改革持续推进打好基础。短期刺激消费能在一定程度上应急,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要靠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改善等。

  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

  国家统计局7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1.5%和51.1%,均连续7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从市场预期看,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和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5.1%和59.0%,均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企业信心总体稳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7月份PMI指数继续小幅回升,表明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积聚,回升迹象有所萌现。制造业PMI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等都有不同程度上升,表明企业信心有所改善,生产经营活动有恢复迹象。

  从需求端来看,前期扩内需政策稳步推进,市场需求整体继续改善。新订单指数为49.5%,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3%,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下降。虽然国内市场需求回升向好,但国外需求持续收缩。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从全球范围看,7月份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初值分别为49.0%和42.7%,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持续收缩。虽然7月我国制造业PMI回升至49.3%,但调查中一些企业反映,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海外订单减少,需求不足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张立群表示,应注意需求不足的问题仍很突出。尽管订单类指数小幅回升,但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仍超过60%。受此制约,企业生产仍处徘徊状态,生产指数小幅回落。要进一步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着力提高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加快增强扩大内需政策的综合效果,尽快消除需求收缩的制约。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再次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尽管6月的社零增长不及预期,但却释放出了积极信号。综合来看,在政策有力带动下,下半年GDP增速有望保持在潜在增长水平上下,推动全年实现预期目标。其中,消费仍将成为主要拉动力。

  稳住重点领域消费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大力提振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家居、汽车、家电、餐饮被称为传统消费的“四大金刚”,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

  《措施》明确,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

  李春临表示,针对汽车消费细分市场,将研究优化更多大众化、普惠性的支持政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特别是接触型聚集性服务性消费呈现良好恢复态势,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1.4%,国内旅游总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3.9%、95.9%,已恢复至疫前水平。

  《措施》明确,扩大餐饮服务消费。倡导健康餐饮消费、反对餐饮浪费,支持各地举办美食节,打造特色美食街区,开展餐饮促消费活动。因地制宜优化餐饮场所延长营业时间相关规定。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等。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表示,商务部将持续开展好十城联动共享美食佳饮、中华美食荟等餐饮促消费活动,指导各地打造餐饮消费品牌。同时,还要出台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等政策,为餐饮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促进文旅消费方面,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在发布会上表示,一方面,着力完善政策环境。落实好近日发布的恢复和扩大消费文件,研究制定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另一方面,抓好平台载体建设。启动新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的建设工作,使这些成为消费促进及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改善信心、提高消费意愿

  今年以来,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多项包括稳定就业、增加收入、促进创新以及提升商业服务等政策措施,这极大改善了社会预期。

  李春临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就业和收入都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持续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居民消费意愿、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有效手段。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还提出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

  李春临表示,将聚焦重点、精准施策、激发活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通过消费能力提升,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认为,稳消费的核心是增加居民收入,要么是当期收入,例如给大家发消费券、发钱,或者是财产性收入,比如让股市繁荣起来。所以,必须立竿见影地提高大家的收入,无论是薪资性收入,还是一次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只有收入上涨了,才能够消费增长,否则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依绍华表示,未来我们应当树立信心、完善认识,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打好政策组合拳的时候,既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要素流动等方面的改革,也要兼顾长期与短期需求。相关部门在出台新政策的同时,需要抓好各项已有政策的落地实施,要建立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能消费、敢消费,从而改善社会的消费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