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下文简称《措施》)并对外发布,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推出共计20条促进消费恢复和扩大的措施。

  针对当前消费恢复的痛点以及重点消费需求,《措施》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比如,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产品消费;优化餐饮场所延长营业时间相关规定;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增加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供给,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等。

  7月3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介绍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有关情况。

  李春临表示,上半年国内消费市场整体处在恢复过程中,餐饮、文旅、影院等线下场景快速复苏,商场、商业街重新热闹起来了,体育赛事、演唱会等也陆续恢复,常常“一票难求”。但是,一些消费品类增长势头仍不稳固,一些居民朋友的消费信心不强、顾虑不少,一些领域消费体验不佳、感受不好,需要政策进一步加力。

  稳定大宗消费
  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措施》锁定了汽车、住房、家居和电子产品等重点消费,明确提出要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

  汽车在我国消费中的占比达到10%,加上燃油消费接近15%,是消费“四大金刚”之首。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为1324.8万辆,同比增长9.3%,汽车零售额达到2.2万亿元。

  部分超大特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均有汽车限购政策。因为汽车牌照受限,这些城市部分居民的购车需求未能得到充分释放。不过,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由各地方政府综合决策。比如,前几年北京调整了小汽车牌照的发放规则,政策向无车家庭倾斜。

  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是顺应绿色消费需求,部分也是政策扶持的结果。前几年,全球汽车行业虽进入寒冬,但新能源汽车却始终维持较快发展。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74.7万辆,同比增长44.1%。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新车市场占有率接近三成,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比重为28.3%,该占有率在持续提升。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620万辆,同样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不少政策已经相继出台,包括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

  此外,稳定住房消费也将成为后续政策重点。二季度以来,全国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商品房销售额增速回落,房地产市场下行拖累当前经济恢复。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近日,北京、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表态,将大力支持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比如,广州市住建委表示,将结合广州实际尽快推出有关政策措施。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稳经济要抓住房地产这个“牛鼻子”,应扩大热点城市的土地和新房供给,进一步放松城市户籍限制,放松限价、限购和限售等调控措施,顺应城市化需求,推动农民工及家庭在城市落户定居,关注高校毕业生带动的住房需求,以及城市改善型住房需求。

  与此同时,家居消费也是一类大宗消费,且跟房地产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电子产品消费为近些年市场追逐的热点。不过,过去的三年里,疫情催生的“宅经济”加剧了电子产品消费的提前释放。2022年以来,受全球宏观经济低迷,叠加欧美国家通货膨胀、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影响,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消费电子需求在下行,带动全球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出货量的下滑。

  何亚琼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5月,国内智能手机等大宗电子产品销售已经出现大幅反弹。下一步,要把恢复和扩大电子产品消费放在重要位置,要培育视听电子发展的新空间,引导企业打造智慧生活视听、沉浸式的车载视听、智慧商用显示等场景,创造消费新需求;加快虚拟现实设备、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产业化,丰富消费者选择;利用好中国大市场的吸引力,加快推动创新电子产品在中国实现“全球首发”;优化产品供给,释放老年人、青少年、农村市场等消费潜力。

  扩大服务消费
  今年上半年,我国接触型服务消费加快恢复,成为推动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5.5%,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达到77.2%,较上年提高46.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去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投资和出口,但是今年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为国内消费。其中,接触型服务消费更是带动主力。上半年我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1.4%,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3.9%、95.9%,这几项高速增长的数据反映出这些领域消费在快速修复。文艺体育相关消费也在加速释放,比如,截至7月29日,全国电影票房已经连续39天破亿元,暑期影院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措施》明确提出,开展餐饮促消费活动,因地制宜优化餐饮场所延长营业时间相关规定;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积极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引导博物馆、文化馆、游乐园等延长开放时间;优化审批流程,增加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供给;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开发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生活照护、康养疗养等服务和产品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期,包括广州、沈阳、吉林、郑州、青岛等在内的多个城市推出消费券,不少均有覆盖餐饮、文旅、暑期消费等,旨在投入真金白银来促进消费。

  缪沐阳表示,五一假期旅游出行距离和消费活跃度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已经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暑期以来,旅游市场延续了强劲复苏势头。文旅部将围绕避暑、亲子、研学、乐园、演出、博物馆等消费热点,组织推出系列活动、打造丰富场景。各地将举办数万场次文化和旅游活动,涵盖了音乐节、戏剧节、消夏节、美食露营、非遗展演等多种形式。各地还因地制宜推出了暑假消费礼包,包括实施消费补贴、消费满减、票价优惠、积分奖励兑换等惠民措施。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李春临表示,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通过消费能力提升,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过扩大消费,企业订单才能增加,进而改善就业形势、增加居民收入、推动消费增长,形成良性循环。经历了疫情三年,总体来看经济增速偏低、居民收入增长偏弱,因此需要增量政策投入,来更好地启动消费。当前政策应致力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比如增加社会福利保障、发行消费券、对低收入群体定向补贴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