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近日,ST中珠实控人因“涉嫌挪用资金罪”被捕。事实上,自实控人许德来入主后,ST中珠频繁变更主业,涉及医疗、地产等行业,俨然已成为另类的“转型专业户”。

  ST中珠并非孤例。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近两年来已有苏宁环球、ST金圆、鸿博股份等40家上市公司至少宣布过两次以上的转型计划,但结果却呈现“越转越差”“多转必差”的经营窘境。

  详细来看,在财务特征上,这批公司易陷入业绩低迷的窘境,并已有多家退市;在资本运作上,它们常爱“蹭热点”式转型,并伴随着大股东的减持套现;在公司治理上,它们往往存在大股东违法违规行为,如信息披露、违规担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

  “‘转型专业户’越转越差一部分是能力问题,但更大一部分是动机问题。尤其有些买壳者将上市公司玩弄于股掌之上,将‘转型’当作一种套利模式。”一位私募基金负责人告诉记者。

  8月27日,监管部门发布“减持新规”,从破发、破净、分红等多个维度对上市公司股东、实控人减持进行了严格限制。

  “这次政策的变化是个重要信号,将对遏制频繁转型现象起到重大作用。”上述人士分析称,一方面,细化强化退市制度,让频繁转型失败的公司退出市场;另一方面,按最新减持规则,大股东通过频繁转型以撬动股价并套现的模式将难以实行。

  A股“转型专业户”的好日子,似乎快到头了。

  “资本玩偶”的落幕

  在窗明几净的咖啡馆里,一名已退休的资深投行人士王华(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一家公司频繁转型并最终落幕的故事。

  “数年前,Y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我作为投行全程参与了上市进程。”王华若有所思地说,“但当年Y公司所处的基础化工是强周期性行业,并不景气。”

  “Y公司上市之后三四年,业绩就大幅下滑,并出现了巨额亏损。当时,Y公司的老板对我讲,他已经60多岁了,女儿也不愿意接班,所以希望尽快将公司出手,让我物色合适的接盘人。”王华称。

  随即,实力雄厚的X先生看上了Y公司,X先生是当年国内房地产业的大佬。

  “可是,在与X先生接触以后,我发现他的公司文化不是太好。”王华告诉记者,“所以,我就和Y公司老板说,最好再等一等,和X先生交易有风险。”

  王华透露,Y公司老板希望尽早脱身,又觉得X先生是国内的知名人物,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所以就签了借壳协议。

  “对此,我也不好说什么了,只是通过相关的借壳谈判,努力为Y公司老板争取利益。”王华说,“但是,签了协议以后,就出了好多问题。”

  X先生支付了第一笔资金以后,通过寻找Y公司的相关问题,进行压价,完全不按照合同协议书支付剩余款项。甚至,X先生通过非常手段,迫使Y公司老板接受其提出的霸王条款。

  “当然,经过多方周折后,Y公司终被X先生买下。”王华轻啜一口咖啡,叹了口气,“X先生买下Y公司后,便将其作为资本套利工具。虽然其本人旗下有很多好资产,并屡屡制定转型战略,释放即将资产注入的烟雾弹,但至今从未注入过上市公司。”

  而且,X先生收购Y公司以后,我国化工行业景气开始回升。但是,X先生也不努力做好公司的化工业务。

  另一方面,Y公司近来还多次筹划跨界并购。然而,公司盈利能力得到短暂恢复后,便再度陷入亏损状态,其筹划的并购事项大多无疾而终。

  “事实上,无论资产注入抑或跨界并购,都只是X先生为了拉高股价以减持套现的手段。”对此,王华感慨道,“出来混迟早要还的!X先生如今已因涉嫌操纵股价而被捕入狱。”

  “多转必差”的宿命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已有40家公司明确宣布两次以上的业务转型。梳理后可见一个规律:转型次数越多,失败概率越高。

  正如王华看了名单以后连连直呼:“坦率地说,这些都叫垃圾股。”

  根据近三年年报及2023年半年报相关统计数据,这些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的合计值分别为-32.26亿元、-147.18亿元、-248.99亿元和-16.25亿元。

  再以2022年数据为例,有30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亏损,占比近八成。

  此外,在频繁转型的40家公司中,8家公司已退市。如首批登陆创业板28家公司之一的宝德股份,在经历多次转型失败之后,于2022年退市。

  详细来看,宝德股份的主营石油钻采自动化盈利能力不强,上市后不久净利润增速开始下滑,直至出现亏损,由此公司谋求转型。

  2014年,宝德股份收购华陆环保60%股权,新增环保工程设计与施工等业务。2015年,公司又以6.75亿元的价格收购庆汇租赁90%股权,转变为自动化、环保、融资租赁三主业格局。

  但从2018年业绩承诺期结束后,收购来的资产庆汇租赁出现业绩亏损又严重拖累了宝德股份,当年净利润亏损高达5.76亿元。然而,公司在转型的路上并未止步,在2020年后又将注意力转向了酒类经营。

  在经过三番五次的跨界转型后,宝德股份终因触及退市新规而在2022年6月结束了A股生涯。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多家“转型专业户”的实控人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被逮捕。

  由壹桥股份改名而来的晨鑫科技,也经历了多次重组转型,最终却深陷泥淖而退市。此前2018年3月,晨鑫科技公告称,实控人刘德群、原董事长刘晓庆、原高管林春霖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被常州市公安局直属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疏、堵”结合的改革

  客观而言,“转型专业户”此前在A股市场长期存在。

  曾做过投行高管、现已是投资行业大佬的高明(化名)认为,受我国产业周期波动较快等多种因素影响,一部分上市公司处于行业下行周期,原来的主业失去竞争力而寻求转型,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但很多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盲目“追逐市场热点”的共性,“为转而转”现象非常明显。

  “A股每隔三年左右就会出现一个炒作新热点,从‘五朵金花’、互联网、游戏、房地产到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当新的热点出现,就有一批公司往这个方向转型。”高明说,“还是缺乏长期经营思维,短期利益驱动太多所致。”

  更有一批公司及其背后实控人,筹划转型动机不良。此前,A股退市制度不够完善,且信息披露要求不够充分。这些公司便反复释放转型信号,实际没有任何经营举措,而是利用资本运作以套利。

  “A股公司频繁转型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中,大部分转型公司的动机和努力应该肯定。”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对记者分析,许多公司主业传统、竞争激烈,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业绩下滑。尤其当今A股市场退市压力较大,公司急于通过转型来拓展新的业务,做出新的成绩,以达到维持上市地位的目的。

  “企业或行业都有生命周期,从幼儿期到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公司确实经过非常充分的论证、优秀的管理,通过转型获得成长。”刘盛宇说。

  数据还显示,大部分频繁转型的公司市值较小、业务简单,存在“船小好掉头”的情况。

  刘盛宇建议,解决“转型专业户”问题需要“疏”“堵”结合。

  “疏”是要有效地引导中小市值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而非一些短期的伪市值管理;“堵”是要进一步强化细化退市制度,倒逼优胜劣汰。

  此外,也应该看到,A股散户化、热衷炒作的交易风气与特征,间接构成了“转型专业户”的生长“土壤”。

  “监管层也要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逐步扭转中小投资者盲目跟风的炒作习惯。同时也要加强投资者保护,加大财务造假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强化民事责任追究,让其‘赔得倾家荡产’。”高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