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enter

  [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9年正式成立,淘工厂57个月百万订单产业带实现了三位数增长。今年“6·18”,京东京喜产业带订单量环比增长260%。 ]

  电商平台比拼低价的热战中,产业带商家常被视为提供高性价比商品的关键角色之一。过去两年,越来越多的产业带走向电商,它们改变着电商的供应链,同时也被电商改变。

  流传在这个行业里的,有产业带商家直连消费者、销量大爆发的气势如虹,也有“河北产业带把义乌产业带打‘蒙’了”的子弹呼啸,价格竞争让更多产业带站到了聚光灯下,也加剧着产业带的竞争、淘汰、升级。

  如今的产业带发生了哪些变化?产业带间的竞争如何发展?伴随着电商的产业带故事,一切都被按下了加速键。

  产业带加速上电商

  相比从前,霸州的工厂多了很多年轻人。霸州市洁米尔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之一李时繁告诉记者,近几年,更多新生活力出现在了霸州的家庭清洁产业带,除了当地的“厂二代”,还有许多擅长抖音、快手等电商运营的外来人,一些人来到产业带找工厂合作,不建厂,只为了在产业带将最近的货源搬到线上平台。

  随着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上升,许多人将目光投向了产业带。拼多多在2020年宣布了要在2021年~2025年扶持100个产业带的计划,同年,天猫将产业带商家纳入了“双11”战报,全国2000个产业带的120万商家参加这届“双11”,有105个产业带成交额过亿元。随着电商的价格力战略不断深化,京东、抖音等也在2022年发布了各自的产业带扶持计划,2024年,快手磁力引擎商家业务更是将深度赋能产业带作为全年的重点方向。产业带商品成为平台和商家寻找“低价好货”的重要源头。

  电商比拼价格力的高压下,许多更规模化、具备价格优势的产业带商家反倒在近几年迎来了迅速增长的窗口期。公开数据显示,自2019年正式成立,淘工厂57个月百万订单产业带实现了三位数增长。今年“6·18”,京东京喜产业带订单量环比增长260%。

  选择登上电商平台的产业带商家也越来越多。今年4月,在北京从事电商工作的00后李时繁回到了家乡河北,负责霸州市洁米尔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线上销售,这是一家他表哥在霸州家清产业带经营多年的工厂,以生产魔术扫帚、拖把等家清用品为主,此前主要向线下商超、实体店出货。李时繁寻找创业机会时,正值他表哥寻求一个线上出货渠道。

  产业带加速走向电商的背后,一方面,这是因为电商对家清产品线下市场的蚕食传递到了产业端,工厂线下销量受挫,需要线上渠道的补充;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对产业带商家的各类优惠政策、扶持手段等也在不断被推出,大幅降低了产业带进入电商的门槛,带来产业带电商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李时繁最终选择了淘工厂作为公司产品上电商的主要渠道,这一年,淘工厂推出了半托管模式帮助商家解决数字化选品、智能化定价、营销托管、供应链优化以及物流和本地化服务等问题,这种由平台“承包”产业带商家运营,解决其经验欠缺痛点的模式,实质上也是电商为加快吸引产业带商家下的一剂“猛药”。

  “我们4月开始尝试淘工厂,5月份,工厂日均单量就从不到1500单稳定到了2000单以上,工厂甚至因为电商的发展新增了一批工人,整体收入和利润也增加了。”李时繁表示。加入电商,正在成为许多产业带寻求增长时,最被期待的选项。

  产业带承压低价

  产业带因“低价”而红火,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电商追逐价格力的考验下,产业带商家的低价战斗力究竟如何,“竞价”的边界又在哪?

  价格比拼之中,李时繁的工厂保持了一定的“松弛感”。“在线上上架一个商品需要通过平台小二的价格审核,如果你的价格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是会被拒绝掉的。”李时繁告诉记者,但他提报链接的通过率很高,甚至在保持线上价格竞争力的同时,利润并没有降低——线下商超的采购以大批量订单为主,工厂只能以出厂价去供货,线上压价反而没有那么狠。

  “大家都在不断追求低价、压缩利润空间,会出现一些恶性竞争。有的会对产品质量要求下降、偷工减料等。”尽管产业带商家“打价格战”的能力相对更强,但李时繁更愿意去上架一些差异化的商品,不陷入跟价之中,“比如一把拖把多一个功能或者多满足一个需求,消费者也就能接受贵几块钱,利润也会高一些”。

  “我认为中国产业带的发展不是一味去追求低价,追求低价的尽头是0元购,这对中国商业来说也是不好的。”淘工厂工贸负责人张鹏(路瀛)认为,对产业带商家来说,在价格的基础上,怎么提升自己的供应链优势、产业优势是产业带未来需要发力的方向。他观察到,这几年产业带在低价的过程中也开发出了很多新品,是商家不断将供应链效率和运营效率做到极致的成果。

  新品的开发要经过测试、画图、设计成本、市场调研、优化等诸多阶段,在低价压缩利润的情况下,这些成本的投入显得更为“惊险”。合作开发新品的模式也开始在产业带盛行。李时繁介绍,在霸州,有时会有三四个工厂合作,大家共同投入成本去开发一款产品,开发成功后一起卖、利润按投入划分。这算得上产业带聚集带来的独特优势,也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业带对其创新力可能被“卷”入  低价漩涡的合力抵御。

  不过,“价格竞争”带来的压力仍在一些产业带中加剧。

  保定市金叶纸业有限公司的老板张博告诉记者,在高消耗、低附加值的纸品类,人们对价格的敏感度更高,“有时候一箱纸就是差一毛钱消费者都会仔细关注一下”。

  “现在这个行业已经‘卷’到没有比价这一说。”张博表示,如今商品上架时,他不太关注任何平台或渠道上其他商家的价格,因为拿出来的价格已经是他们能承受的底线,很难有调价的空间。线上带来销量大幅上升的同时,他始终对利润端保持警惕。

  一个趋势是,消费者要低价,也要消费品质的升级。“这几年消费者对纸张的使用体感、质量、使用场景的区分要求都在变高,我们和同行都越来越注意在包装、印花上下功夫。”张博表示,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在设备升级、研发上的投入也是产业带不得不花的钱。

  低价与升级之中,产业带的“账”并不好算。

  产业带竞争与转移

  变化因此发生在了产业带的更深处。

  今年以来,业内流传着“河北产业带把义乌产业带打‘蒙’了”“论低价,没人能比得上河北商家”的讨论,在这背后,不同产业带间的相互挑战、改造也从未停止。

  “从纸品角度来说,河北产业带是很有竞争力的。仅就河北满城县的造纸工业区来说,整个上下游已经积淀了很多年,无论是技术工人的积累、产业分工的专业性,还是人工成本相对义乌的优势,都带来了价格竞争力。”张博告诉记者。

  产业带商家也在加强对自身优势的挖掘。李时繁介绍,除了人工、场地成本的优势,受惠于产业集聚效应,许多霸州产业带的商家还会以几个工厂联合的形式去进行原料大规模采购,“大家生产的拖把类型、样式不一样,但用到的原料相同,一起采购价格更低,原料运输的成本也会降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河北产业带在竞争中的绝对优势。李时繁认为,产业带间的竞争是复杂的,尽管在家清等细分类目的生产成本中存在着优势,但义乌产业带在小商品丰富度、快递成本方面的优势同样被河北商家关注。由于快递出港量与进港量的不均衡,快递公司在河北产业带运营的成本大于义乌。

  激烈的市场竞争倒逼着所有产业带加速“挤水分”。义乌被河北产业带的低生产成本“卷”到的同时,近几年,河北也出台了多项方案、政策,致力于解决物流痛点。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产业带登上电商,不同产业带间运营效率、成本管控的比拼正在逼向各产业带基础建设、人员管理、产业上下游配套等环节的全面成长。

  一些“产业转移”也在发生。张博透露,目前,他的公司有三个直控的工厂,一个在河北,两个在广西,广西的工厂都是2016年开始做电商后新开的。一方面,这是因为广西对物流成本控制的帮助,张博告诉记者,一件29.9元的纸品,从河北发出的快递成本总体可能比广西高一块钱。另一方面,这几年,广西的桉树种得很好,可以直接就地取材,原料成本低,人工、厂房成本都较低。

  “相对来说我是纸品类商家里转移比较早的,虽然去之前也有各种顾虑,但最终还是考虑成本。我们增加的成本,最后到消费者手里,还是要消费者买单。”张博表示。随着产业带在低价和品质之间的更多思考,更多资源配置、布局的优化也在加速推进中。

  留给产业带商家的考验仍然是严峻的。张博想起,2013年左右,他从父辈手里接过这家工厂时,在保定注册的造纸企业有一两千家,这两年,当地在册的造纸企业只有500多家了。那是因为,十几年前一台设备只能产六七吨纸,现在,一台设备产70吨左右是常事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被淘汰,一些企业迎来规模的成倍扩张。

  “竞争其实也是企业进步的驱动力。”张博说,不过,对产业带商家来说,提高销售效率和成本管控的时间也越来越紧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