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附加值高、需求增速快,是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支撑。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九部门联合发布《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下称《实施方案》),引导精细化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了六大重点任务,即实施有效供给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安全环保技术改造行动、实施创新体系完善行动、实施强企育才行动、实施产业布局优化行动,以及实施发展环境改善行动。
精细化工产业迎来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实施方案》提到,加强财政、金融、区域、投资、进出口、能源、生态环境、价格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体系化支持精细化工产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解决企业发展高端产品、实施老旧装置技改等融资需求。
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近年来,我国精细化工产业迅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9万亿元,生产产品超过3万种,农药、染料、涂料、颜料、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产量世界第一。精细化工百强企业平均营收超百亿元,骨干企业在聚氨酯、氟化工等领域形成较强竞争力,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涌现出千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与此同时,集聚发展取得成效。全国已有400多家化工园区将精细化工作为主导产业,东部沿海及中西部地区各自依托市场、交通、资源等优势,形成一批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集群。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还面临企业研发投入较低、技术装备基础不牢、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有待提升、安全环保压力较大、上下游协同不足等问题,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石化化工产业精细化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攻克一批关键产品,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突破一批绿色化、安全化、智能化关键技术,能效水平显著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大幅降低,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培育5家以上创新引领和协同集成能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培育5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建20家以上以精细化工为主导、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化工园区。
有序引导产业转移
我国精细化工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以原料型、通用型产品为主,高端科研试剂、高性能催化剂、特种表面活性剂、高性能树脂等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急需聚焦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需求,以延链强链为方向,加大技术攻关力度,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优势产品竞争力。
《实施方案》提出三点措施:一是推进传统产业延链;二是加快关键产品攻关;三是促进优势产品提质。
破解谈化色变、邻避效应
针对当前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安全环保压力较大的问题,《实施方案》提出推动技术改造,加快开发本质安全、降碳减污、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共性技术和成套装备。强化标杆引领,推动创建绿色产品(工艺)、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园区级、集团级、行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慧化工园区,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标杆项目。
工信部表示,国内“谈化色变”“邻避效应”依然存在,部分企业面临项目落地难、入园难、融资难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影响高校、职业院校的化工类生源。
对此,《实施方案》提到,做好项目信息公开,健全专家指导服务机制,加强对高危工艺精细化工企业、园区的帮扶指导,提升对化工企业创新发展、项目落地、融资担保、稳岗就业等保障力度。鼓励企业建立完善HSE、ESG等管理体系,组织开展专栏宣传、公共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公众代表等实地考察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