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enter

  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上涨0.2%,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为近三个月最低,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增速持平于0.6%,反映总需求持续疲软;PPI同比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至0.8%,创2023年2月以来新高。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9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李强表示,当前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较以往更为复杂,经济运行中的困难问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要围绕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进一步实施好宏观政策,持续用力、形成合力,提高政策实施效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通胀数据反映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内生修复动能仍需加强,恢复和扩大需求仍是未来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下半年,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有望进一步增大。我国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有望打开,降准、降息落地概率上升,更关键的是加大财政政策力度,以及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需求不足矛盾凸显

  尽管猪肉大幅涨价,但6月食品价格同比降幅仍扩大,拖累CPI同比涨幅收窄;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国内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6月PPI环比由升转降,但由于2023年同期基数走低,当月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从同比看,CPI上涨0.2%。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1%,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由上月上涨2.3%转为下降7.3%;薯类、鲜果、鸡蛋、牛肉、羊肉和禽肉类价格继续下降,降幅在2.3%~18.6%之间;猪肉价格上涨18.1%,涨幅比上月扩大13.5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受应季蔬果供应增加等因素影响,6月蔬菜价格大幅下行,同比由正转负,水果价格同比降幅也有所扩大,这抵消了当月猪肉上涨带来的影响,推动食品价格同比降幅扩大,是6月CPI同比涨幅收窄的主要原因。

  此外,6月汽车“价格战”加剧,“6·18”促销也带动家用器具、文娱耐用消费品价格环比下行,抵消了手机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当月工业消费品价格继续处于低位。伴随暑假临近,6月旅游、出行等服务价格上涨,但受上年同期价格基数偏高影响,当月服务价格同比涨幅也略有收窄。

  王青认为,当前物价水平偏低的背后是受楼市低迷、疫情疤痕效应等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偏低,当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的影响也不容低估。在商品和服务供应比较稳定的背景下,消费需求不足是现阶段物价水平明显偏低的主因。这也是近期政策面推进汽车、家电、家装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着力促消费的主要原因。

  关于下阶段CPI走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目前掌握的食品、工业消费品、服务等价格走势看,CPI仍将继续温和回升。从食品看,随着应季果蔬大量上市,食品价格仍将处于季节性低位。从工业消费品看,总体供给充足,有利于价格保持稳定。从服务看,随着服务需求的进一步恢复,服务价格有望继续回升。总体看,下阶段CPI将继续呈现温和回升态势。

  PPI方面,6月份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国内部分工业品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PPI环比有所下降,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从同比看,PPI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8%,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8%,降幅与上月相同。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涨0.4%转为下降0.2%;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降幅与上月相同。

  业内分析,6月PPI环比转跌,主要原因是近期国内主导的钢铁、水泥、煤炭等工业原材料供应加快,前期出现的价格上升势头明显放缓,其中钢铁行业PPI环比大幅转跌;同时,受国内消费不足影响,下游生活资料PPI环比连续9个月下跌。不过,受去年同期基数快速下沉拉动,6月PPI同比跌幅仍有明显收敛。

  王青表示,展望后续,需求偏弱将持续对工业品价格回升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伴随上年同期基数下沉幅度显著放缓,以及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背景下,工业品价格边际上行动能偏弱,7月PPI同比或将在-0.7%左右,降幅收窄势头明显放缓;后期伴随价格基数抬高,三季度PPI同比转正的难度较大。

  刘爱华则表示,下阶段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存在不确定性,但随着国内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逐步落地生效,对部分行业价格将形成一定支撑。同时,当前进入“迎峰度夏”阶段,电煤需求提振,煤炭价格或将继续保持上涨态势。总体来看,预计下一阶段PPI同比降幅将继续收窄。

  宏观政策继续加力

  除了通胀数据,近期发布的制造业PMI等数据也显示需求不足的矛盾凸显。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6月制造业PMI为49.5%,与上月持平;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为50.5%,分别比上月下降0.6和0.5个百分点。

  受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制约,6月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五一”假期效应消退、南方多地强降雨等因素导致服务业、建筑业扩张速度放缓,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也在6月创下年内最低值。

  企业对需求不足的感受较为强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显示,6月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制造业企业比重为62.4%,较5月上升1.8个百分点;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非制造业企业比重升至62%以上,上半年均值为59.6%,明显高于2023年53.7%的全年平均水平。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表示,当前正处于推动经济全面回升的关键阶段,必须充分认识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及其自我加速机制的严重性,显著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加大政府投资对企业订单的拉动作用,带动企业生产投资不断活跃,就业形势不断好转,加快使需求收缩转向需求扩大。

  在上述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专家企业家认为,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成绩来之不易。虽然当前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但政策效应在持续显现,市场积极因素在集聚增多。

  李强指出,要实事求是分析形势,既看到成绩,也不回避问题,全面准确掌握真实情况,做好科学决策。李强强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拓展新的增长空间。要顺应当前技术迭代更快、颠覆性创新更多、跨领域融合更深等新特点,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支持,促进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要改革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更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出来,把我国规模宏大的各类创新资源组织好、运用好,持续释放巨大创新力量。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为了继续巩固经济稳步恢复的良好态势,宏观政策会继续加大力度,下半年经济增长存在进一步修复的空间。暑假和国庆长假有望创造良好的服务消费场景。同时,促消费政策力度较大。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为下半年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促消费政策提供指引。此外,去年下半年整体基数较低以及CPI和PPI回暖将带动消费品价格提升,也都会对消费进一步恢复带来推力。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认为,下半年政策加码将是大概率事件,财政政策仍有较大发力空间,货币政策宽松也有望落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性将会增强。此外,全面深化改革措施也值得期待。

  温彬表示,下半年,随着美联储降息即将启动,我国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有望打开,降准、降息落地概率上升。不过,由于有效需求仍然偏弱,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有限,因此,更关键的是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来提供有效资产供给,引导市场主体加杠杆,以及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这些政策的力度和效果,将决定着下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