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enter

  [ 2000年以前,美国是全球80%以上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而现在这一数字已降到不足30%,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美国从前的角色。 ]

  上月早些时候,那些关于沙特和美国“不再续签”延续数十年的“石油美元协议”的报道,充斥着不准确和半真半假的信息。一些媒体甚至声称沙特将“停止使用美元结算石油销售”。但尽管存在这些谬误且美元仍占据主导地位,去美元化的势头却在增强,也反映了广泛的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转换。

  石油美元体系,石油以美元定价,石油出口国将盈余收入投资于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终结了美元与黄金的相互兑换。该体系有助于顺利过渡到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浮动汇率制度,更重要的是巩固了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并为美国人带来了数十年的繁荣,在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和流入美国资本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美国成为了全球企业的首选市场,使美国人从中受益。

  这种安排缘于1974年沙特和美国之间的一项秘密协议:前者将其石油美元兑换成美国国债以换取后者的安全保证,从而建立了一个塑造全球政治几十年的战略联盟。到了第二年,所有欧佩克成员国都同意用美元为石油定价并投资于美国国债,从而允许美国银行在金融市场管制日益放松的情况下向全球南方国家扩大发放贷款。

  随着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工业化和技术进步的关键资源,石油进口国需要美元来支付能源费用。与此同时,全球人口激增增加了对工业制成品和石油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地位。到2000年时超过70%的外汇储备都是美元,即使几个亚洲工业化经济体侵蚀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美元仍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以美元金额开具的发票推动出口商借入美元进行套期保值,而进口商则借入美元作为周转资金)。

  尽管美元的主导地位并非没有遇到挑战(最明显的就是美国经济的金融化和国内制造业的急剧下滑),但美国获得的利益是巨大的。大量涌入美国国债的外国资本支撑了低利率和强劲的债券市场,使华尔街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如今约70%的外币债务以美元计价。此外发行世界储备货币意味着美国不必担心贸易赤字,使其经济“无需索取就能给予,无需借入就能借出,无需支付就能得到”——语出法国经济学家雅克·胡埃夫(Jacques Rueff)。

  然而最近出现了一些去美元化的举措。各国央行的黄金购买量在2021~2022年间增加了一倍多并在2023年保持了类似水平。同样重要的是双边贸易的本币结算变得更加普遍。2023年印度首次用卢比向阿联酋支付原油款;中国利用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和中国人民银行与40多家中央银行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用人民币结算了约一半的跨境贸易和投资。

  向石油美元之外的转换可归结于几个因素。2000年以前,美国是全球80%以上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而现在这一数字已下降到不足30%,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美国从前的角色。全球能源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过去在石油方面严重依赖沙特,但2000年代中期的页岩热潮让美国走上了能源独立之路。如今中国是沙特石油的主要进口国,而包括沙特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拥抱可再生能源以加速绿色转型。

  得益于日益加大的技术扩散和价值链全球化,全球南方的崛起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正推动世界向多极秩序发展,而美国对制裁手段的广泛使用,则凸显了依赖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所带来的政治和金融风险。去美元化日益被视为降低这些风险和促进增长的最佳途径,因此各国正在使其外汇储备多样化:2022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从2001年的73%降至58%,这一下降速度是前二十年的十倍。

  同时数字化促进了本币结算系统在跨境贸易和支付中的应用,绕过了与美元融资相关的限制并增强了金融韧性。比如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中央银行最近就推出了一个基于二维码的系统,允许居民在不使用载体货币的情况下进行数字跨境支付。

  去美元化进程的加快是个不争的事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现125个经济体的对华跨境支付中人民币的使用比率中位数从2014年的0上升到2021年的20%;其中1/4经济体的人民币使用率已上升到70%。摆脱石油美元是一个重要因素。在2023年有全球1/5的石油贸易以非美元货币结算。沙特与中国不断深化的能源关系促成了以人民币(“石油元”)计价的长期石油贸易合同。

  在一个不断浮现的多极世界上,数字化使各经济体能够发展替代性支付机制。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最近承认一小部分国家“官方储备中的美元份额正在下降”,而有几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正在增加黄金采购量。

  随着地缘政治风险继续削弱信任,这些数字还将继续上升。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利用数字化建立一个以本地货币结算跨境交易的诸边框架(plurilateral framework),对于避免全球支付系统出现代价高昂的分裂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