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enter

  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掣肘将有所减弱,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将进一步拓宽。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但货币政策调整仍然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约束。本次美联储降息后,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和力度将增大,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也将逐步改 善。

  “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窄,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增大。”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过去几年,中美利率出现倒挂,美联储降息将有助于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窄,这在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同时,也给我国实施支持性的货币政策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美联储降息周期或持续至明年底,有利于中国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具备了推动新一轮降准、降息的条件。

  回溯来看,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美联储在2016年1月开启加息周期,中国人民银行在当年3月逐步收紧流动性,并在2017年3月实施加息。与之相对,2008年我国降息降准周期开启略早于美国,2018年降准周期的开启时点也明显早于美联储2019年8月的降息。

  从内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看,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仍有必要。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我国消费和内需复苏仍需政策加力支持,居民和企业信心也仍处于恢复期。随着人民币升值、美国经济衰退压力加大,我国出口压力可能会抬升,内需修复也难以一蹴而就,加强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仍然较高,后续宽货币工具加码仍有必要。

  展望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在四季度通过降准来提供长期流动性,仍有必要性与可能性,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空间也仍然存在。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判断,年内我国可能还有降准和降息空间。此外,包括调降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也可进一步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周茂华认为,不排除择机通过降准等工具释放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连平预计,我国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实行单次50个基点左右的较大幅度降息。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已释放货币政策有望适度加力的鲜明信号。9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大调控力度,加快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手推出一些增量政策举措。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日前透露,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为7%,还有一定的降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