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enter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
  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5%,其中一季度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奠定较好基础。不过,7月、8月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部分指标出现波动,除了受高温多雨等天气影响外,当前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房地产市场仍在下行通道、消费的恢复进程依然偏慢。

  9月24日,央行推出一揽子政策,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年底可能进一步下调0.25~0.5个百分点;降低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0.2个百分点,带动中期借贷便利下调0.3%,LPR和存款利率将随之下行0.2%~0.25%。此外,央行还宣布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保障房再贷款政策进一步加力等。这一揽子政策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消费者财务负担、稳定房地产市场、释放消费需求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今年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为外需好于内需,今年前8个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4.6%,出口表现较为强劲,主要在于全球贸易需求回暖,主要经济体在补库存,加征关税的预期还造成部分“抢出口”的现象。相较之下,国内消费需求表现较弱,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尤其是6月、7月、8月的月度增速都不到3%,这样的消费增速远没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考虑到当前贸易摩擦进一步增多,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出口增速可能放缓,这样内需的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

  “当前我国名义GDP增速已经连续七个季度低于实际GDP增速。名义GDP增速走低,会直接影响居民收入和企业利润,并进一步加大宏观数据和微观主体之间的温差。当前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有效需求不足,需要扩大有效需求,改善市场预期,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王一鸣进一步指出。

  从市场机构对三季度经济增速预判来看,多数处在4.6%~4.8%左右的区间。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三季度,中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但经济景气度有所下降。初步预计,三季度GDP增长4.8%左右,增速较上半年低0.2个百分点左右。全年实现GDP增长5%的目标,需要宏观政策加倍发力。若外部环境整体平稳,宏观政策力度加大且效果较好,预计四季度及全年GDP分别增长5.1%和5%左右;若外部风险加大,稳增长政策效果不及预期,预计四季度及全年GDP分别增长4.7%和4.8%左右。

  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会议指出,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需要宏观政策进一步加力,其中9月24日央行已经宣布一揽子政策,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进一步提升,外界对财政政策的增量政策期待增多。

  从近几个月政府债券发行来看,8月、9月地方新增专项债在明显提速,8月发行规模接近8000亿元,9月发行规模已超过6800亿元。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地方新增专项债券已发行约3.25万亿元,发行进度接近84%,年内尚有超6000亿元的额度待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发行7070亿元,年内尚有约3000亿元额度待发行。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安排来看,年初确定赤字规模3.88万亿元、安排专项债3.9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叠加去年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合计规模达到9.78万亿元,政策力度是比较大的。但是,受财政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土地出让收入收缩、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等影响,财政支出力度总体偏弱。1~8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加总,相较去年同期下降6%。加上政府债券发行,1~8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加总,相较去年同期下降2.9%。

  罗志恒进一步指出,财政增量政策方面,可以考虑研究追加赤字、增发国债,弥补土地出让收入等下行引发的收入缺口,提高财政支出增速,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放宽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可将部分专项债额度调整为一般债;优化“化债”政策,推动地方从应急状态回归常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央行通过降准降息等方式释放出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大。在货币政策频频发力下,增量政策可能主要集中于财政和地产方面。后续财政政策仍有加力的空间,在目前财政收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通过提高赤字率或是增发特别国债的方式,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加大对消费的补贴和支持、促进重要领域建设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所研究员吴亚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加快落实好降息、降准、降首付等货币政策的同时,要提高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匹配度,建议可适度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规模,重点支持人口流入地区包括城镇化潜力地区和都市圈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

  需要指出的是,若考虑加大赤字规模,或者增发国债等,这类财政政策调整需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
  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今年“5·17”楼市政策出台以来,推动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更趋活跃,部分房地产指标降幅收窄,但是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在调整进程中。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2%,与1~7月份降幅持平。1~8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完成5.97万亿元,同比下降23.6%,降幅较1~7月份收窄0.7个百分点。

  9月24日,央行推出的一揽子政策中,更大力度支持房地产市场是重要的政策目标,包括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平均降幅在0.5个百分点左右;将二套房首付比例从25%降至15%,与首套房首付比例持平;推出的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其中央行资金支持比例从原来的60%提高到100%;研究允许政策银行、商业银行市场化收购房企土地,必要时央行给予再贷款支持等。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关键是“止跌”,目标是“稳”。房地产市场经过连续两年多时间调整,累计的跌幅较大。楼市供需结构已发生根本扭转,这种情况下“稳楼市”是大方向。当前关键问题在于购房者信心不足,对房价稳定信心不足,对安全交房信心不足。因此,政治局会议这一系列政策,主要是保证交房、降低购房门槛。限购政策基本已经取消,只有一线城市还有宽松空间,预计这几个城市会对限购政策进行调整,来增加市场活力。对商品房建设严控增量,有利于降低库存积压,有助于去库存。整体来看,这一系列政策是房地产调控的再升级,对稳定房地产市场将带来积极效应。

  9月24日,央行宣布创设证券、保险、基金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证监会宣布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围绕并购重组、市值管理等出台系列政策。9月26日,上证指数重回3000点以上,资本市场活跃度明显回升。

  明明表示,提振资本市场的核心问题,在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投资者预期。上述举措一方面可以引导耐心资本入市,向市场注入长期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方式,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公司治理的改善——从长期看,可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回馈投资者,最终形成正向循环,促进股市和经济的协同向好。

  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
  会议指出,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要加大引资稳资力度,抓紧推进和实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财政政策可以从投资基础设施适度转向对民生领域的支持。通过补贴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政府可以减轻居民的负担,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有效需求,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政府在直接投资的同时也不能落下扶持民营企业,以促进生产力的提升来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应推出一揽子刺激加改革的经济振兴方案,来带动经济回归扩张性增长轨道。建议以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主筹措资金,在一到两年时间内,形成不低于10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规模,重点用于两个领域:一是大力度提升以进城农民工为主的新市民在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加快都市圈范围内中小城镇建设。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实现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目标,从目前4亿人中等收入群体增长到8~9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