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enter

  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中央对地方债务风险的表述从“严控新增隐性债务”转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意味着全面系统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速度正在加快。

  业内普遍认为,应坚持短期与中长期措施相结合,以时间换空间,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当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凸显、腾挪财政资金化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尤其要加大以时间换空间的力度,合理有序推进地方债置换、金融机构贷款置换。

  隐性债务置换或是可选项之一。“今年有可能考虑从历年地方政府债发行限额滚存结余中动用1.5万亿元专项用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形成地方隐性债务置换,变成显性债,降息延时。”有专家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目前官方尚未披露全国隐性债务规模。财政部去年表示,隐性债务增长势头得到遏制,隐性债务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中央将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给予地方一定的腾挪空间,助其选择适当的组合式化债方案。可以扩容化债试点数量,如增加试点的建制县数量,将试点范围由区县一级扩大至地级市一级等。

  今年以来,在地方偿债压力上升背景下,发行再融资债置换隐性债务再次被用于一些试点地区。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行再融资债券16328亿元,其中用于偿还本金14849亿元。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预计,再融资置换存量债务放量或是后续“一揽子化债方案”的重心。虽然当前各地“限额—余额”空间差异显著,但通过中央“回收—再分配”,可以起到地区之间再平衡作用,以达到稳妥缓解存量债务的目的。

  金融机构降息展期也被认为是较为可行的化债方案。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表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部分地区的债务降息展期,有利于在短期内缓解地方债务压力,稳定市场信心。

  “必要时也可以考虑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进行分类,对非公益类项目根据情况进行剥离处置,好的平台公司或项目保留,对亏损或资不抵债的平台公司和项目,进行兼并重组、缩减或破产,前提是在不影响和放大金融机构风险的情况下进行出清,即允许平台公司核销资产、负债乃至破产,允许金融机构进行坏账核销。”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认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提到,短期要应对好债务到期后的再融资问题,避免引发处置风险,集中在拉长周期和压降成本。中长期要推动体制机制的联动改革。比如,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界定政府职责与规模;建立匹配多元目标治理体系下的政绩考核激励约束制度和财政评估制度;建立政策出台前评估和实施效果问责机制,避免各领域风险蔓延至财政,避免风险财政化透支财政空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