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已拉开帷幕。活跃资本市场“25条”、北交所“深改19条”、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规定……这些政策举措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协同发力,既关注短期痛点问题,又着眼长远、立足改革制度完善,有助于形成活跃市场、提振信心的强大合力,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发挥资源配置、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实现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综合施策提振投资者信心
近期,中国证监会坚决贯彻党中央“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部署,推出25条政策举措。而后,多部门出台一系列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等。8月27日,证监会又连发多项政策举措,涉及IPO节奏阶段性收紧、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规定发布、融资保证金比例适度放宽等。9月初,北交所“深改19条”发布,进一步加快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系统合力。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政策研究室主任龚芳认为,当前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居民消费信心和投资者信心是宏观政策的重要着力点,近期出台的资本市场一系列政策举措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内容,旨在进一步提升投资者信心,同时也是对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有效制度补充,有利于系统构建资本市场的良性生态。此外,这些举措针对性很强,及时回应了市场及投资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回报率和获得感。
据悉,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系统工程,资本市场已初步形成“1+N+X”政策体系框架。公开信息显示,“1+N+X”政策框架的专项安排中,《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已经发布,《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资本市场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方案》等正在抓紧制定。
“随着‘1+N+X’政策体系和重点举措落实落地,通过投融资两端的协同努力,共同推进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质效将进一步提升。”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说。
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效能渐显
随着一揽子政策举措持续落地,资本市场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一方面,规范股份减持行为新规发布后,8月28日当晚多家公司公告明确提及股东提前终止减持计划。兴证资管统计数据显示,8月29日至31日,共77家上市公司股东自愿终止减持计划。上市公司股东对减持新规积极响应,在给予公司和投资者信心的同时,也对活跃资本市场有所帮助。
“减持新规和IPO节奏调整能够有效改变二级市场的供给,有利于改善二级市场的资金面。”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减持新规相关制度的安排,将大股东利益同企业发展相一致,“让大股东的心思不在如何套现离场,而放在如何在当前环境更好提升企业盈利和分红上来”。更重要的是,这些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视、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和呵护。
另一方面,A股市场回购规模呈稳步增长的趋势。Choice数据显示,仅8月份披露回购事项(包括提议回购、回购预案、回购进展等事项)的A股公司数量接近400家,其中披露股东回购提议和回购预案的公司合计超过140家。
天风证券表示,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有利于向市场传递积极向好的信号,彰显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信心。大规模回购、增持等行为,不仅有助于修复、提升公司自身形象,也有利于保护既有投资者的利益,改善投资者情绪。
以更大力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近期活跃资本市场各项政策密集出台,表明了决策层呵护市场态度清晰、明确,后续更多政策有望陆续落地,进一步提振风险偏好。其中,以更大力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资本市场下阶段投资端改革的重中之重。
“下阶段政策发力点,仍然是营造A股中长期持续向好的制度基础。”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包括积极引入中长期投资资金,推动加快将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展至全国,扩大制度覆盖面,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丰富场内外金融衍生投资工具,优化各类机构投资者对衍生品使用限制,积极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树立长期投资业绩导向等。
国联证券董事长、总裁葛小波认为,保险资金、养老金及年金、银行端资金是目前最为主要的长期资金,建议国家加大中长期资金鼓励政策力度,使其在市场中起到“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可考虑适当降低社保基金、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等主要中长线机构入市门槛,优化资本市场环境,为中长期资金构建“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在龚芳看来,除了打通投资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问题外,在融资端,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方案也在积极酝酿中,这将进一步加大优质中长期资产的供给,提升资本市场的“造血”能力。在产品端,以深证100股指期货期权、中证1000ETF期权为代表的基础产品将陆续上市,基础金融产品的丰富将为投资者风险对冲及多元交易提供更多工具。这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将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升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