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enter

  随着沪深交易所上市节奏的放缓,截至10月18日,8月以来已经有60家企业A股IPO止步。21世纪经济报道针对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多位投行保代发起调研,相关人士证实其身边多家企业正在考虑赴港上市。

  根据保代透露,一些主要在香港展业的投行开始主动联系内资企业,劝说其将上市目的地转移到香港。

  上市受限的衣食住等大消费类行业企业、原本意图通过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亏损企业、净利润无法满足创业板最低要求且科创属性偏弱的企业,以及因其他原因沪深交易所IPO终止的企业,都是香港投行的“劝说”重点。

  从港交所披露的拟上市企业聆讯公告情况来看,保代的说法在一程度上得到验证。

  仅8月以来,即有10家内地企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既包括净利润破亿元但属于消费类行业的四川百茶百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茶百道”)、梦金园黄金珠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梦金园”),也包括冲击A股失败的亏损企业树兰医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
  先行
  伴随IPO节奏性放缓,短期内沪深交易所上市基本无望的企业不得不进行新的打算。北上北交所和南下赴港上市,成为当前企业最为普遍的选择。

  而由于北交所严卡“专精特新”属性,对于衣食住等不具备此类特点的企业而言,赴港上市几乎成为了IPO的唯一之选。

  “感到A股上市无望以后,很多消费类企业都在考虑转战港交所。比如,茶饮龙头蜜雪冰城、酒类的国台,都在筹划港股上市。”某投行保代告诉记者。

  一些消费类企业则步子更快。根据港交所官网,8月15日,茶百道已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其近年业绩颇为可观,2020年-2022年的净利润年年大增,分别高达2.38亿元、7.79亿元和9.65亿元;同期营业收入更是高达10.80亿元、36.44亿元和42.32亿元,远超沪深主板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基本要求。

  国庆节前的9月28日,在港交所首次聆讯(及递交招股说明书)的梦金园,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样远高于沪深主板利润要求。2023年1-6月,梦金园营业收入93.16亿元、净利润1.06亿元;2020年-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8.34亿元、168.71亿元和157.24亿元,净利润则为1.74亿元、2.24亿元和1.8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梦金园曾于2020年冲击深市主板,但因“首次A股申请所披露的黄金材料存货与黄金珠宝存货单价之间的差异”以及“旧料业务活动的商业合理性”而于2021年11月上会被否。一年之后,其重新启动IPO,目标调整为港交所。

  有受访人士对此类净利润过亿、营收攀升的企业选择港交所,而非留在A股感到惋惜。

  “业绩稳增、盈利模式成熟的企业更易带来稳定的投资回报。”有保代表示。

  压力
  亦有受访人士对目前资本市场,尤其是一些一级市场资本的运作机制表达了质疑:从行业目前的冷暖趋势来看,类似酒类的国台,由于经销商持股,导致企业财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极易被股东干预乃至操纵,这与A股惯常的监管逻辑并不相符;而一些消费类的企业,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短时间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效应,倘若因此在资本市场套现,则易引发模式性的套利空间。

  目前来看除了行业逻辑影响,哪些企业会推进港股IPO?

  根据保代介绍,由于企业从计划赴港上市到递交招股说明书往往至少需要数月时间,因此目前在港交所聆讯的企业受当前A股IPO节奏性收紧的影响相对不大。但这些正在推进港交所上市进程的企业若能成功IPO,其带动效应不可小觑。

  “当企业在A股上市困难重重,看到同类企业在港交所成功IPO,自然也容易心向往之。”有保代直言。

  根据保代预计,由于目前诸多企业正在考虑转道港交所,数月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的企业或将显著增加。

  除消费类企业外,具备较强科创属性,但因前期研发阶段投入较大而业绩亏损,又急需资本补充的企业,尤其是原本计划通过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也有较大赴港上市冲动。

  有受访人士担心,此类企业中的新兴行业企业,如果一刀切禁止上市可能存在隐患。

  有保代建议,“严控亏损企业上市,但对其中的高潜力企业适当‘放行’,或许对资本市场长远发展更为有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10月11日,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在2023年科创大会上表示,“证监会将适时出台资本市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各板块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的融资支持。汇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形成高水平创新主体,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趋势
  有投行保代预计,科创板可能会针对硬科技企业制定更为灵活的上市标准。

  净利润距离当前创业板每年8000万元(2022年为6000万元)的上市基本要求相距甚远,同时不具备科创属性和“专精特新”属性的企业,如果短期上市需求较强,往往也会选择赴港上市。

  9月20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的西安经发物业股份有限公司即与之类似。

  其2020年-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2660万元、3120万元和3740万元,尽管净利润稳步提升,但距离创业板最低上市标准还较为遥远。同时,其定位为“布局中国西北部的领先综合城市服务及物业管理服务提供商”,显然并非科创板和北交所青睐行业。

  “不过,沪深交易所IPO收紧以后,此类企业赴港上市数量大增的概率相对不大。因为IPO收紧前利润不达标的企业同样南下,IPO收紧之后,净利润更高一些的企业可能会更倾向选择港交所。”受访保代表示。

  根据保代们分析,在重重政策影响之下,赴港IPO动力最强的企业通常签有对赌协议。

  “在对赌协议的约束下,企业没时间等待A股IPO节奏恢复如常,只能选择上市难度较小的交易所先行上市,港股成为了当前大环境之下的最优选择。”有保代告诉记者。

  该保代同时表示,8月27日新出台的减持新规,也增强了一些企业赴港上市意愿。

  “减持新规之下,破发、破净企业控股股东、实控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所持股份。一方面,企业掌门人担心企业A股上市后破发而无法减持;另一方面,PE/VC担心后续禁止减持的限制方扩大到财务投资人,自己无法退出,于是建议企业将上市地转移至港交所,以尽快实现资本退出。”